盐都区建设高标准农田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发布时间:2022-03-16 | 来源: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建设高标准农田,既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农稳粮安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强村富民、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手段。近年来,盐都区积极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按照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组织实施、坚持建管并重的要求,科学部署、精心组织、深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乡村全面振兴打下扎实基础。3月9日,该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受省表扬。
加强顶层设计 系统谋划高标准农田项目“落地落实”
农稳粮安,民之根本。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一直是盐都区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抓住“牛鼻子”,全面发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意。高站位、早谋划、深落实、出成果,成了各级农业部门的行动共识。
该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以上率下,深入一线调研,全面考察,汲取“他山之石”经验,结合盐都实际,高站位、高标准谋划区内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全方位推进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区与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范围“三区一致”,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旅游、农房改善、田园乡村建设“三个结合”,建设内容、技术标准、质量监管“三个统一”,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新型示范社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水利发展规划“多规合一”。在项目建设投入上,统一标准,力求实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林成网、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国家项目投入1750元/亩,自建项目3000元/亩,自建项目增设提高道路质量标准、土地平整、仓储和机库设施、智能化控制等具体项目。
强化组织实施 系统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提优提效”
盐都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严格按照专家的规划,力求“快狠准”,把建设工作全部项目化,排定序时,节点运作,系统推进,确保项目按时完成目标。
据了解,该区全力组织开展清障清表工作,为项目顺利建设“开道”。国家项目累计迁坟499座;盐都区自建项目拆迁房屋121户、迁坟1110座、塘口退养425.8亩、杆线迁移94根;银宝集团(大冈)项目一期完成拆迁房屋135户、迁坟362座。同时,根据季节特点、田块种植情况、施工工艺等因素,将项目建设内容中的机耕桥、机耕路、灌溉站、防渗渠分别制定实施计划,分类管理,项目实施进度较往年有了明显的提升。
该区还及早落实经营主体,引导生产经营主体和村集体参与设施的运行管护。2021年高标准农田项目中,试点了多种经营管理模式,其中:楼王镇项目由国企盐粮集团负责经营;秦南镇项目按照村集体领办农场模式经营;大冈镇项目由银宝集团与盐都区国投公司合资成立宝都农业发展公司负责经营。
坚持精细管理 系统保障高标准农田项目“好用好管”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怎样把“蓝图”绘好并产生实际效益?盐都自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据该区农业农村部门介绍,建设过程中,各方都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已经建设成功的田块效益很好,基础设施的作用发挥得也很好,正在建设中的田块,其标准也是越来越高,设施更加科学先进。
通过建立群众监督员、专业监理、镇现场管理人员、业务部门管理人员分工负责、互相协同的“四位一体”监管体系,保证工程质量,所有单项工程都需经过监理、乡镇、检测单位、农业农村部门先后验收合格后才能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严禁偷工减料、严防劣质工程,从而实现项目建设精细化。
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原本高低不平、田块零碎、效益低下的田块进行土地整理,形成了规模连片、基础设施配套齐全、耕地质量优良的“良田”,由农业农村部门组成指导团队,到田间地头指导种植户科学开展农业生产,同时积极推动地方与农场合作,引入先进技术,拓宽销售渠道,推动农业生产向全程机械化和智能化发展,从而实现生产经营精细化。
高标准农田“三分建七分管”,只有确保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设施能够长期正常运行,项目建设的效益才能真正体现出来。为此,该区出台了《盐都区高标准农田项目设施管理办法》,制定各类工程的管理标准和要求,探索实施委托养护、合同养护和承包养护等管护模式,引导生产经营主体和村集体参与设施的运行管护,从而实现建后管护精细化。
据悉,截至2021年底该区累计实施项目75个,建成高标准农田60.44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72.38%,2022年度计划建设5.26万亩。“十四五”期间,盐都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30万亩,其中,新建10万亩、提升改造20万亩。
来源:盐都区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