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型现代化农业发展,是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新时代推进都市“三农”发展,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今年以来,静海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眼服务城市、繁荣农村、富裕农民,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进一步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积极推进改革创新、科技创新、工作创新;进一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发展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紧紧抓住五个着力点,全面打造具有静海特色的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新篇章。
着力推进质量兴农战略。牢固树立“抓产业必须抓质量”“抓质量必须树品牌”“树品牌必须抓安全”的理念,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壮大龙海现代农业产业带,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园区。今年新发展设施农业1000亩以上,累计建成设施农业5万亩。建立和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引导农业加快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深化农业结构调整,调减以玉米为主的低效粮食作物,增加蔬菜、水果、花卉等高效经济作物。今年计划完成深松整地作业6万亩,激光平地作业2万亩,建立耕地粮豆轮作试点7万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力争2018年政策型农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提升。巩固和拓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成果,全面健全区、乡镇、村三级监管体系,持续保持农产品质量安全高压态势,不断创新监管手段、健全追溯体系、提升监管能力,促进农产品质量水平持续提升。
着力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支持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深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质增效活动。目前,全区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185家,注册资金达94亿元,辐射带动农民16万人,已成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今年再新发展专业合作社50家,创建市级合作社20家。继续巩固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成果,不断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进一步盘活农村资源要素,让集体组织成员更好的享受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经济治理体系,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年底前确保完成全区30%村街的产改任务,切实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积极组织实施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创新培训机制,支持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等主体承担培训,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使之成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
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管理方式引入到农业农村,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构筑农业全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集现代农业、生态景观、乡土风情、休闲度假、文化娱乐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体系,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创建市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和示范村点,串点成线,全域旅游,今年计划培育申报市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或村点5个。引入商业综合体理念,到2020年至少打造1个主导产业强、生态环境美、农耕文化深、农旅结合紧、支撑体系完善的“田园综合体”。加快发展农村电商,鼓励和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利用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年内实现农产品网上交易额增长15%以上。
着力推进品牌战略实施。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为依托,以农业现代产业园区为载体,以标准化生产为抓手,持续推进全区农业品牌建设,加强品牌申报、宣传和推介,强化管理与监督。继续认定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以品牌促进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大农业标准推广应用,推动广大新型经营主体率先实行按标生产,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规模经营方式,带动千家万户规范生产。着力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确保农产品认证数量年增幅高于去年。
着力推进绿色农业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持续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实施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示范,扩大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实施蔬菜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一步巩固“放心菜”“放心肉鸡”工程建设成果,大力实施“放心猪肉”工程。继续推进我区粪污治理模式,年内完成93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