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的“洼地效应”
发布时间:2019-04-30 | 来源: 大众日报
农业科技园区具有资源集聚的“洼地效应”,可以使分散的小农户实现信息、人才、金融服务等要素的共享,在我省农业发展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去年初,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共同制定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规划(2018-2025年)》,其中提出,到2020年,要构建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引领,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为基础的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特色鲜明、创新发展的农业科技园区体系。随后,我省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快速,在提升产业竞争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增大示范辐射作用、深化创新创业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省农业科技园区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审视。
主导产业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不明显。据统计,全省各地市中,农业科技园区主导产业超过5个的占47%,但大部分主导产业大而不强,且主要以菌菜产业、粮食产业、果品产业、畜禽养殖、现代渔业等种植类和养殖类劳动密集型的基础产业为主,同质化发展现象严重,未能充分显现农业科技园区主导产业的区域特色。例如仅菌菜产业就有12个市将其作为主导产业,粮食产业有9个市将其作为主导产业,畜禽业和果品业有8个市将其作为主导产业。
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少占比较低。目前,全省农业科技园区入驻企业总数达3326家,其中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只有275家,仅占企业总数的8.27%,部分地市入驻农业科技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占比低于3%。没有充分发挥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在产业技术创新、产业链条拓展、产业效益提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一定程度地制约了农业科技园区在资源集聚、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示范带动功能,影响了农业科技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能力区域性差异较大。从园区选育的新品种数量、科技成果转化数量和授权专利数量三项创新能力监测指标看,全省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水平区域差异较大,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东中西地区依次减弱的趋势,对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的集聚不够,园区对农业科技的“洼地效应”不明显。部分农业科技园区创新主体单一,与农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联系不够密切,合作机制不够健全,联合科技攻关力度不大,技术突破较少,产学研合作成效不够显著。
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目前,我省各农业科技园区都建设了信息化服务平台,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园区也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园区农业信息化平台普遍存在着建设起点低、功能模块不健全等问题,且缺乏统一的管理运行标准,园区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园区智慧农业仅限于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单一产业环节应用,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主要内容的智慧农业产业链条尚不健全。
园区发展规划有待进一步补充完善。随着农业科技园区周边环境的快速发展,各地农业科技园区原先规划已不能适应当前农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划范围较小。原先规划的核心区、示范区不足以支撑现在园区的发展需要。二是规划层次低。因时代局限和条件所限,原有规划定位起点较低、规划理念滞后,已不适应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三是功能不完善。原有规划多侧重于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功能较为单一,对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不够明显。
农业科技园区是实现乡村振兴、推动科技扶贫的重要载体,具有资源集聚的“洼地效应”,可以使分散的小农户实现信息、人才、金融服务等要素的共享,在全省农业发展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针对我省农业科技园区存在的问题,应结合各地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政策引导。
打造优势产业集群。首先,推动相同、相近产业的农业科技园区强强联合,壮大形成具有国内领先、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促使不同产业类别跨界联合、优势互补,接续、拉长产业链条。其次,推进协同创新,积极打造全省优势产业集群,引导农业科技园区从单打独斗向整体合作提升,进行优势互补,形成规模效应,充分发挥好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和辐射功能。例如重点打造畜禽、农机、化肥农药等千亿级农业产业集群,着力壮大花卉苗木、中草药、食用菌、高油花生等百亿级产业集群规模。最后,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品牌,强化品牌引领。完善农业科技园区信誉背书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质量追溯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例如以潍坊寿光、临沂兰陵、聊城等为代表的设施蔬菜,以青烟威等为代表的海洋生物,以鲁南、胶东半岛等为代表的林果业等。
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首先,应该以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有效集聚“科技、信息、人才、金融”等要素,着力打造以科技创业苗圃、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等为支撑的服务载体,积极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带动力和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型农业高新技术领军企业。其次,鼓励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科技人员创办、领办农业高新企业,最大限度发挥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在带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效益等方面的作用。最后,还应该鼓励设立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引导资金,通过参与发起和投资参股等方式,支持推动社会资金建立和发展创业投资企业及创业投资基金,引导外商投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
提高创新要素整合程度。产业支撑方面,应不断提升产业的层次和水平,推动产业集聚和产业融合,大力实施产业提升工程,聚集农业创新要素,推动一二三产融合、产城产镇产村融合。人才培育方面,应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能够带动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的高层次农业创新人才,并派相关人员赴高校及企业学习农业相关技术,加强科技交流。政策扶持方面,应在农业科技园区内设立科技金融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强化科技投入,对自主研发的各项开支增加税收抵扣,实现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退税,激励企业的创新热情。
提升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全山东省农业科技园区特色产业协同创新战略联盟的统筹协调作用,制定农业科技园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技术标准,构建农业科技园区智慧化信息化标准体系,补充完善园区信息化平台的各项服务功能,加强农业园区间的信息对接,破除农业科技园区的“信息孤岛”,全面实现全省农业园区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不断加大园区农业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智慧农业全产业链条的技术开发与示范应用力度,全面提升全省农业科技园区的智慧化水平。
因地制宜完善园区规划。首先,依托各地市区位、交通、资源、产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独特禀赋,深入挖掘区域特色,进一步突出沿海与内陆、平原与山区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定位的差异。其次,在产业发展方面,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基础及社会需求,围绕品牌化和高端化发展目标,体现农业科技园区主导产业与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的内在联系,实现农业科技园区主导产业的差异化发展。再次,制定科学合理的空间发展框架,优化生产、生活与生态布局,顺应山东省资源环境、人文风情等要素的发展,并以此带动农业科技园区突破发展瓶颈。最后,科学合理规划范围,以区域资源禀赋为基础,合理确定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边界,明确各功能区的主要功能,充分发挥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