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旅游业快速成长起来,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生态农庄热潮逐渐升温。投资生态休闲农庄已经成为当前悄然兴起的最热门的投资项目,且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是对农民直接补贴新增部分倾向于专业大户、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流转、鼓励和支持多种现代农业发展。随后,一系列农业补贴政策的颁发也为投资生态农庄的专业户带来了无限的商机。
近来,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商、矿业主、高薪白领人士都纷纷投身到生态农庄的行业之中。然而,缺乏资金、技术及成熟的市场环境,让这些新农庄主们逐渐发现,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很大,许多生态农庄更由于经营不善面临资金亏损甚至倒闭的危机。
为什么那么多的生态农庄会陷入困境?创办农庄之前,我们不得不认识这八大常见问题:
1.农庄主没有形成“先规划,后建设”的普遍意识
有不少农庄在建设立项时走过场,仅仅依照农庄老板个人的构思,请相关部门的熟人画几张图应付一下,结果不仅造成投资浪费,还影响了以后的发展,农庄经营两三年后又不得不重新规划,调整布局。另外,生态休闲农业规划有别于建筑设计和旅游策划,一是要召集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专业的规划设计机构,二是结合休闲农业整体发展状况来进行规划。
2.农庄选址设计缺少合理性,带来潜在隐患
一般农庄经营范围不同,选址要求也不同。选址前要考虑到租金、景致、面积规模、投资额多少、经营范围、道路交通、政府近期长期规划、当地关系处理、客源来源和流向等各方面。若选址欠缺考虑,很可能会带来各种潜在隐患:
一.交通隐患:交通不便导致客流量少
很多生态农庄会为追求与世隔绝的宁静和谐感觉,选择建在偏远的山区或者独特景观的地方,但路途可能比较颠簸,许多交通工具难以进入,这对客人带来很多不便的同时也使自己的客流量大大降低。
二.安全隐患:地形复杂造成安全隐患
许多生态农庄的地形比较复杂,复杂的地形可为生态农庄制造更多天然的景观,然而在倚仗自身地理位置优越的同时,部分地理优势如依山傍水、临湖绿树等也将成为安全隐患的祸首。
3.农庄规划缺乏正确引导,忽视生态环保
调查报告显示,目前许多生态农庄投入巨资,全力打造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翻越雪山”、“飞夺泸定桥”、“真人CS”等项目,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然而,农庄主忽视了因地制宜的原则,盲目追求设施的高档化和规模,强行将一部分耕地作为养殖塘,以部分水稻田成为了果园,一部分则改建成素质拓展中心等,通过人工改造雕琢形成的特色农庄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改变了土地的性质。通过改变土地的性质建立农庄,谋求短期的效益,势必会不利于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
4.农庄经营意识淡薄,特色建设缺失
从国内目前的生态休闲农庄的现状来看,许多农庄无论是建筑风格,经营项目,还是服务方式与营销模式基本趋同,同一区域的农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
农庄经营具有明显的旅游特性,游客一般都集中在节假日。平时要能吸引游客,就一定要走特色经营的路子。哪怕盘子小,也要做得精细。没有新鲜感,只能被淘汰。
这一点要向台湾农庄学习,台湾的农庄主非常注意营造农庄的主题特色,推介农庄的拳头产品,进而建立农庄个性鲜明的品牌识别形象。
5.规划构想太大,项目不切实际或无法落地
一些人工景点等没有收入的项目投资过大,特别是在投资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资金应重点投在特色养殖、餐饮、种植、小型会议(300㎡以内)、住宿等方面,使投资资金尽快收回并继续扩大生产,以发挥资金最大效益。但遗憾的是很多投资者达不到这基本要求,在规划之前想得太空太大,导致项目工程进展慢,短则2-3年,长则5-6年;甚至导致很多工程无法施行,对资金和时间造成了极大浪费。
6.重复投入、导致资源浪费布局混乱
目前95%以上的农庄都是凭个人的想法就进行投资,导致重复投资,或者投资规划不合理造成资金浪费大。同时规划不合理还导致功能布局混乱,影响人流、物流增加许多成本,而且使农庄没有一点美感,影响了效益,此类农庄占了80%左右。
7.缺乏定位,整体发展水平亟待提升
主要表现为:
一是产业类型单一。只有种养、加工和休闲、娱乐两种。
二是产品形式单一。产业农庄大多缺乏准确定位,没有形成产业优势。
三是一些农庄管理粗放,与现代农庄的发展模式有相当距离,农庄整体发展水平亟待提升。
8.缺少品牌意识,经不起时间推敲
现在很多生态农庄都拥有得天独厚优势的地理优势,却很少真正有品牌特色的休闲生态农庄,无论是房屋设计还是菜式制作,要么就是清一色照搬城市风格,要么就是相互模仿。如此一来,这样的农庄很容易被淹没掉,就算能在短期内能赚到一点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新农庄的出现,缺少品牌意识的农庄也很容易被取代。